最新消息

2023/12/04 信息分享: 地方教會的演變和特質 王洪範長老

信息分享: 地方教會的演變和特質 王洪範長老(節錄於《從會幕到教會》第二部 教會意象 第五篇)

一、有形的教會

「自從耶路撒冷教會」的名稱,在新約全書中出現以後(徒八1),接著有「在安提阿教會」的記載(徒十三1),此後提到巴拿巴和保羅二人在「各教會選立長老」(徒十四23),「他就走過敘利亞,基利家,堅固眾教會」(徒十五41)。在保羅所寫的各書信中,他曾經提到過:「基督的眾教會」(羅十六16),「各處各教會」(林前四17),「各教會」(林前七17),「聖徒的眾教會」(林前十四34),「別的教會」(林後十一8),「加拉太的各教會」(加一2),「那時,猶太信基督的各教會」(加一22)。保羅書信本身,又是多數致各地方信徒或教會的。啟示錄提及約翰寫信給亞西亞的七個教會(啟一4)。

根據上述事實,使我們瞭解:隱形的宇宙教會,雖然只有一個,而有形的教會,卻有許多,或是千千萬萬。地方教會原是宇宙教會在地上的彰顯。如果沒有地方教會,也就沒有宇宙教會。地方教會雖然是多數的,實際上又都歸入一個宇宙教會,所謂「萬流歸宗」。進一步來說,教會是唯一的,用作多數表明,是指各處信徒們的聚集,她們是宇宙教會的代表。

二、教會的演變

新約全書所載初期各地方教會,一一產生,是因福音從耶路撒冷,傳到敘利亞,小亞西亞及希臘各地,末後又傳到羅馬,甚至整個地中海沿岸,各處的教會也被建立。此後,教會內部產生各種異端,外面又遭受羅馬帝國的迫害,直到主後三一三年,羅馬君士坦丁大帝接位,基督徒的待過才獲得改毒。這時教會的信仰,竟又形成為羅馬朝廷的宗教;從此教會和政治混雜,因而導致成為日後的天主教或稱西羅馬教。在馬丁路德氏政革宗教以前,約有九百多年的時間,可以稱做天主教時代,也是教會的黑暗時代。

路德氏於一五一七年十月三十一日張貼九十五條宣言在威丁堡教堂外面,斥責天主教和教皇的錯誤,公開對抗教廷,而為更正教的開始;就是帶領教會重行回到聖經的路線,這是近世教會歷史上的大事。可惜路德氏所建立的教會,後來發展成為一個宗派的先聲,沒有能夠完全恢復初期教會的見證。接著教會內的宗派林立。分析其原因:(一)由於在信仰上強調某一個教訓,一種禮儀,甚至一項恩賜,而自成宗派。(二)由於神興起的人,或是一個復興運動的結果,而自成宗派。(三)由於一個屬靈的看見,或是一個工作的需要,而自成宗派。以上宗派的形成,絕大多數在其最初動機上,都是純正的,不外藉著一群同道,在一個系統裡面,按照組織的層次,和制定的信條,共同遵守,藉以廣傳福音,推進主的事工。但是,他的難處,也就是在這組織和信條上。此外有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不少信仰純正的宗派,他們的最終目的,還是在幫助地方教會的建立。反而有自稱是唯一的地方教會,否定了各宗派及其他地方教會,而實際上,卻在製造另一類型的宗派。所以我們辨別地方教會,不是單單在其名稱上,更要緊的,是先探究她的路線。

三、地方教會的特質

(一)地方性
地方教會是指各處為主所召出來的人。「⋯在基督耶穌裡成聖,蒙召作聖徒的,以及所有在各處求告我主耶穌基督之名的人,基督是他們的主,也是我們的主。」(林前一2)。主曾說道:「因為無論在那裡,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太十八20)。因此教會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建立,教會人數的多寡,也不是一個難題。在今天大家常提到的:「一個地方,是不是只能有一個教會?」在使徒行傳中,提到每一個大的行政區域,例如敘利亞,基利家,加拉太或亞細亞等,稱在其中的教會為眾教會或各教會。提到一個城區,例如耶路撒冷等,就單稱某教會。我們如果從字句裡去捉摸,就會定規地方單位是指城區,一個地方只能有一個教會。這種假設顯然是站立不住的。按照聖經,地方的解釋是:「各處」,或是:「無論在那裡」。絕對不能把「地方」的基礎,單單建立在國家行政區域的制度上,因為制度隨時可以由行政命令變更,教會是接受主的命令,不可能常常改弦易轍。何況事實上在使徒時代,一個城區裡面,是有多數教會的。以保羅致羅馬人書為例;有人認為這是致羅馬地方教會的,實際上是致在羅馬為神所愛,奉召作聖徒的眾人(羅一7)。而在羅馬城區,我們至少可以查出有四個地方教會:1.百基拉和亞居拉家中的教會。2.在王宮裡的信徒。3.同亞遜其士等在一處的弟兄等。4.同非羅羅古等在一處的眾聖徒。(參羅十六3~15)

近世因著人口的膨脹,和社會結構的改變,在一個城區裡面劃出路或街,就是縮小地方的範圍,仍然把握住聖經所論地方的原則:「各處」或是「無論在那裡」,信主的人,就地奉主的名聚會,稱某一城區某一路,或是某一街教會,是完全切合使徒時代教會見證的。近世紀被神重用的英國藉宣道事奉,曾經長時期地在瑣瓦的公園街教會事奉,另一美國籍宣道者慕迪氏,曾經先後在支加哥菜市教會,和伊利諾街教會事奉。

(二)獨立性
主是各教會敬拜和順從唯一的對象。「⋯,就看見七個金燈量,燈臺中間,有一位好像人子,⋯。」(啟一12~13)上節經文所說的是七個燈臺,不像帳幕裡的金燈臺,是一個燈臺有七個燈盞。故七個燈臺表明地方教會,應該是個別直接對主負責,主也行走在各教會中。各教會的行政,都是獨立的。在初期各教會,有其本身的長老。在教會中作監督,眾肢體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地方教會是直接連於元首基督;除主而外,沒有其他可依靠的。至於教會和教會之間,除在行政上沒有一點牽連以外,也不分層次,在主內都是平等的。我國早期教會神的工人,曾經提倡教會「自立」「自傳」和「自養」,把地方教會的獨立性,說得很透澈。

(三)單純性
台灣國語型獨立教會創始人神的使女王修明老太太,在生前的時候,常常用一句言語,表明了教會的單純性,就是「跟隨拿撒勒人耶穌」。原來在使徒時代的教會,正如「我所有的給你,我奉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叫你起來行走。」(徒三6)。那個時代的教會所有的只是「奉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教會的見證,並不在乎外面的佳形美容,乃在乎裡面的那測不透的豐富,和無窮生命的大能。地方教會,不能染一點色彩,除聖經以外,沒有任何信條,和出於人的方法。教會愈持守她的單純性,愈能單單地彰顯主,信的人必有神蹟隨著他們,可以勝過撒但,對付暗潮。教會愈持守她的單純性,愈能加添信徒的信心:「除祂以外,別無⋯。」今日的各教會,為謀加速推動主的事工,完成主所賦予的使命,有各種各樣的活動。但是神教導人行事的法則是「主發命令」(詩六八11)和「聽從祂命令」(詩一〇三20)。是單純的法則。因為神始終如一地祇要祂的意旨實現。

「…你們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你們心裡運行,為要成就祂的美意。」(腓二13)。教會是因先有主的恩典才產生。恩典的原動力是單純的基督的愛,祂使信徒能在世人面前,放膽為祂作見證;在使徒時代如此,在今日仍是如此。教會的單純性,也是指信徒在聖靈裡得到完全的釋放;「…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約八32)。「所以天父的兒子若叫你們自由,你們就真自由了。」(約八36)

(四)合一性
地方教會各自成為一個獨立單位。在教會行政方面,彼此之間,是沒有牽連的。但是在生命裡和恩賜上是流通的,而且是合一的。教會在行政上各自獨立,是避免形成人為的聯合,和產生「母會」和「子會」,因為每個地方教會都是雛形的宇宙教會,或說是完全教會的一個複本,不再看重用人的法子,加以聯合或組織。相反地,教會的合一是主向父神懇切的祈求:「使他們都合而為一,正如祢父在我裡面,我在祢裡面,他們也在我們裡面,叫世人可以信祢差了我來。」(約十七21)。初期教會主的工人們,在各教會流通恩賜,成全聖徒,以及信主的人,互相往來,在主裡接納和交通,從使徒行傳和書信中,可以找到很多的記載。保羅的書信都是寫給那些以基督為元首的信徒們,說明他們在生命裡是合而為一的。「寫信給⋯所有在各處求告我主耶穌基督之名的人⋯」(林前一2)

各地方教會,需要互相代求,彼此交通和作恩賜上的供應,一同在主裡長進,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見證「身體只有一個,聖靈只有一個⋯同有一個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一神。」(弗四4~6)。「惟有基督是包括一切,又住在各人之內。」(西三11)